推进中高级职称的医师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值守门诊,这样的措施目的是希望能够提升基层门诊服务的质量和首诊水平,能够更好地满足群众在家门口看病的就医需求。应该说,群众这方面的需求确实比较大。
经过调研发现,大多数地方经过努力,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逐步实现这样一个目标。现在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还存在着人员不足,特别是中高级职称的医师缺少的情况。为此,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。
一是基层医疗机构本身要通过内部的合理调整安排,调配人力,用好自身的人手。
二是县区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也要统筹好二三级医院的资源,能够更好下沉基层,加强外部力量的支援。
三是我们现在正在推进县域医共体、医联体、医疗集团等等的建设,这些医联体、医共体也要切实发挥作用,本身他们也建立了相关制度,由牵头医院定期下派一些医务人员到基层坐诊,实现医共体内部人力资源的共享。
当然,确实还有一些偏远地方、服务人口少的乡村,可以通过远程医疗、巡诊这样一些方式来实现服务的下沉。
当然,对于个别现在确实存在困难的地方,也可以积极创造条件,统筹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,力争用一到两年的时间来实现这个目标,十项举措很多并不是要“一刀切”的,各个地方的情况差异还比较大,也不要求一蹴而就。就是坚持目标导向、需求导向,努力推动这些工作。
各地在这些方面也在积极探索,也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。比如,重庆探索“县聘乡用”,每年区县级医院,按照新招的执业医师数的80%,置换出来本院一些成熟的专业人员,优先安排中级以上的人员到基层去服务,这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制度化的安排。山东参照“驻村第一书记”的做法,从二级以上医院累计选派了六批1900余名优秀的业务骨干到偏远薄弱的乡镇卫生院充实力量。广西的上思通过县人民医院在乡镇卫生院开设名医工作室,带动基层相关专科团队建设,让优质服务惠及基层群众。类似于这样的一些做法,其实在很多地方都有。所以,在总结地方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,在全国面上来推进这项工作,希望能够逐步惠及更多的基层群众。